在收到第三方测试报告后,委托方与开发方需对以下方面进行共同核实,这些方面直接影响项目的验收决定:
测试内容的全面性
报告中验证的功能是否包含了合同与需求文档中明确的全部内容,是否存在未覆盖的部分。
测试与运行环境的一致
测试时使用的环境配置(包括服务器、数据库及其他相关组件)是否与计划使用的实际运行环境保持对应。环境的不同可能影响报告的可信度。
问题记录的核实
准确性:问题描述是否清楚且可重复出现?
级别判定:对问题程度的分类(如严重、中等、一般等)是否恰当?双方对问题可能造成的影响的理解是否相同?
对“暂不处理”问题的认可:对于报告中注明“暂不处理”的问题(可能因修复成本或影响范围等原因),委托方是否了解并认可其存在?
验收要求的符合程度
报告中的陈述是否参照了事先共同确定的验收要求?通常的验收要求包括:
最高级别的问题全部解决。
测试用例的通过比例不低于既定数值(如98%)。
性能数据符合预期。
不存在未处理的高等级安全漏洞。
需核实报告中的陈述是否严格参照了上述要求。
性能数据的符合程度
报告中的性能数据(如处理速度、同时使用数量等)是否达到需求文档中的规定?这些规定是否曾经得到双方共同认可?
待处理问题的安排
若报告建议在特定条件下接受,则需对《待处理问题清单》中的每一项明确:
由开发方负责解决。
计划完成的时间。
如何确认问题已解决(由委托方或第三方进行验证)。
若未按时完成或解决无效时的后续措施。
报告的签署与确认
该报告需得到第三方测试机构、委托方及开发方三方的书面确认,以确保其具有正式效力。签署代表各方对报告内容的知悉与认可。
第三方测试报告的作用在于通过客观、基于事实的方式,呈现项目的实际情况,协助各方做出是否接受的理智判断。